广西钦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把其作为全市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来抓,构建了以市县(区)常务副市长、常务副区长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副组长,机关事务局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节能科股(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管理体系。市机关事务局每年召开节能工作专题研究会10多次,制定局领导联系各县(区)各单位工作方案,出台能耗统计制度,建立联络员信息库,完善系列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年均深入县(区)进行专题督查30余次。同时,强化二层机构的考评,对于薄弱单位,限期整改,强力推进了全市节能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全市节能监督考评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示范单位创建实现了新突破。钦州市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指定专人负责,形成上下联动。近年来,重点在机关、卫计系统抓好节约型、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市行政信息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灵山县人民医院和浦北县人民医院强化技改,成效凸显,分别获国家、自治区级第一、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自治区第一、第二批节水型单位称号;市机关事务局、灵山县机关事务局等58家单位分别获市第一、第二批节水型单位称号。今年,组织市公安局、市第二人民医院等27个单位分别创建国家、自治区和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节水型单位,已投入100多万元支持创建单位建设光伏并网发电,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分项用电计量安装、能耗监测系统等项目。其中,市公安局更换节能灯具1335套,改造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市第二人民医院把3号大楼2台电梯更换为节能电梯;灵山县中医医院安装使用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冲便器等,今年1—11月较去年同期节约用水支出9万多元。节约型、节水型创建单位的节能成效示范带动了公共机构和社会各行业节能业务的开展,推动了节约能源资源风气的形成。二是节能技术改造实现新突破。钦州市把市直单位、县(区)节能工作经费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保障节能技改顺利开展。市行政信息中心投入500多万元进行能耗监控平台建设、LED照明改造、节水改造等,实现了分户、分区、分项计量。钦州学院投入120万元建设5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年可节省电费13.8万元。市妇幼保健院投入300万元建设再生能源等项目,年可节约费用12.95万元。灵山、浦北县分别投入380、880多万元进行照明改造,年分别节约电费100、300多万元。钦南区那彭镇投入250多万在街道、彭新村等建设311套太阳能路灯。同时,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分别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大楼楼顶、市档案局车棚顶建设89.96KW、130K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总造价318.5万元。今年以来,全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达3000多万元,公共机构进行节能改造项目122多个,投入技改经费8895多万元,同比增长44.38%,各行各业节能效应不断扩大。三是节能管理水平实现新突破。“用节水型器具可以节约很多水。”“我们单位全部用上了LED节能灯,既亮堂又省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单位走访过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晒着自己的节能知识。
钦州市强化对节能重要性的宣传,通过日常工作、“节能宣传周”、会议培训等途径强化宣传,放大效应。《节能花开别样红》、《共筑“绿色家园”》等110多篇稿件分别在国家、自治区、市级等媒体登载。今年,钦州市开展了公共机构节能标识征集活动,举办了“低碳生活·变废为宝”手工作品展、“广场大家乐”群众文化活动“忆端午·倡节能”文艺晚会等;灵山县举办 “节能领跑•绿色发展•文明礼让”泰业杯骑行挑战赛活动和 “我为灵山添抹绿”节能文明微大赛投票活动,建立了公共机构节能微信公众平台;浦北县举办了节能产品现场展销会等活动,售出高效节能灯5万多套,发放环保袋2500多个;钦南、钦北区通过征集“变废为宝”手工作品活动,在学校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营造节能良好氛围。这几年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集上来的方式,强化统计、计量、示范创建等培训60多次近1万人次,大幅度增长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了工作水平,全市节能管理水平实现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