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经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甘肃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全省“十三五”时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安排了“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议并作讲话,有关负责同志作工作报告,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有关负责同志作了讲话,省科技厅、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河西学院、省妇幼保健院负责人作典型交流发言。与会领导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代表颁发了标牌,为节约型机关代表颁发了证书。省直各部门负责同志在兰州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州)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市(州)分会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全省各级公共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制度标准、加强基础管理、突出示范创建、实施绿色改造,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各公共机构要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谋划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各级公共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一要充分认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将其作为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公共机构处于能源资源消费端,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既是能源资源消费者,又是节能降碳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者、执行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目前全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仅次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潜力巨大,任务繁重,对整体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非凡。二要充分认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的引领性作用,将其作为节能降碳引领促进的重要动力。公共机构要利用自身优势,走在前、做表率,带头推进低碳办公、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引领带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有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良好社会风尚。三要充分认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的示范性作用,将其作为宣传推广的重要阵地。公共机构类型广、数量大,涉及人员多,覆盖面广泛,在宣传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助推全社会生态意识转变、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能够对面上的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辐射带动其他领域和社会大众,形成整体效应。
会议强调,在具体工作中要紧扣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主线,“十四五”时期,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这条主线分析形势、测算指标、分解任务、抓好落实。一方面,要把握好节能降碳的重点阶段和步骤,科学研判公共机构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趋势,把握不同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要按照省上规划要求,拿出五年规划和工作计划,分阶段分解节能降碳指标,靠实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年度工作重点任务。要对本地区、本部门节能降碳工作进行认真排查摸底,弄清基础情况,查找工作差距和薄弱环节,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着力抓好加快能源利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建筑绿色低碳运营水平、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突出示范引领作用的持续发挥和加强宣传培训工作等五项重点工作,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会议要求,一要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靠实各方责任。要从落实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政治高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着力构建统筹协调、分工明确、运行顺畅、落实有效的工作格局。二要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破解资金难题。积极协调落实《甘肃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中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公共机构节能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的要求,共同研究建立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领域的财政性资金稳定投入机制。三要将碳达峰相关工作考核纳入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强化导向作用。各地要按照“双控”和定额相结合的目标管理要求,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开展联合检查,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更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四要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纳入环境保护督察范畴,促进工作落实。对工作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对于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依法依规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五要将节约型机关、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示范单位等创建行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研究制定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衔接、一体推进的具体措施,推动公共机构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工作生活方式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