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立目标,健全组织,开展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作
2006年9月,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目标。到2010年,人民银行系统节约资源工作将实现四个主要目标:一是以2005年为基数,实现节电20%,节水20%,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降低20%以上;二是创建一批节约资源试点示范单位;三是初步建立人民银行节约资源制度、标准体系、投资管理体系和组织协调机制;四是逐步建立人民银行节约资源的量化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将节能目标落实到位,人民银行从能耗统计入手,建成人民银行能耗统计系统。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多,地域分布广,原有的纸质报表上报数据的方式错误率高、工作量大、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作的开展和节能目标的实现。人民银行开发的人民银行能耗统计系统利用互联网将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的分支机构连接起来,将专业报表系统与能耗统计相结合,为人民银行节能工作提供了客观的评价基础。目前,人民银行副省级以上的36个分支机构已经全部完成了数据上报。能耗统计系统的推广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人民银行系统内各种能耗数据的上报、统计困难。目前,人民银行正在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和数据分析工作。
按照《方案》的要求,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作的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总行机关事务管理局及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金币总公司都设立了节能工作办公室,分别负责机关及企业节能工作;各分支机构也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和节能工作办公室,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节能管理网络。各级分支机构结合实际,加紧编制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计划,制定配套制度,为形成能源资源节约的约束机制提供了制度保证。
明确的目标任务,完善的信息系统,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力地推动人民银行系统的节能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二、科技创新,开拓节能工作新局面
人民银行把科技创新作为节能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建成总行设备运行管理中心。大型楼宇的设备设施管理、运营有着自身的特点,必须提高自动化技术在设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的比重。
人民银行总行自1997年开始对设备的运行监测系统进行优化改造,于2006年6月正式建成启用总行设备运行管理中心。该中心集成了电力、热力、空调、供水等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记录、故障自动报警、集中管理等功能。它将设备自动化系统与管理系统、办公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每5秒钟刷新一次运行数据,实现了在线监测,使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地获取系统运行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获取数据的科技含量。设备运行管理中心利用高效的自动化管理手段,实现了节约能源、节省资金的目的,为节能诊断和改造提供了科学的平台,达到设备运行管理高效和节能的共赢。
(二)科学管理,提高空调系统运行效率。2006年6月,国管局委托清华大学对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大楼进行了节能诊断测试。诊断结果表明,大楼的各项能耗指标远远低于政府办公楼参考指标,其中制冷机组制冷效率指标更是位居同行前列。以空调系统运行参数计算,总行机关大楼整个空调系统年用电量比政府办公楼用电量参照指标少68万多度,折合标煤为83.75吨,节约电费47万余元。
人民银行在空调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中发现,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偏低是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比如,在空调水处理中,由于人工化验误差较大,时间滞后严重,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增加了空调运行和维护成本。为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人民银行尝试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循环水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处理,经过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反复试验和研究,通过在探头和管壁之间安装隔离装置,终于解决了检测结果不能反映水质情况的难题,实现了空调水的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使空调系统运行更加合理,而且有效提高了空调的供回水、空气调节、水处理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使空调系统能耗大大降低。
另外,冷却塔运行模式的创新是空调系统管理中的又一个亮点。人民银行通过对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规律进行多年、不间断的跟踪测试,摸索出一套新的节能运行模式。对新安装的冷却塔进行了技术创新,在空调冷却塔的运行中采用三台风机同时变频的模式,带动了整个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经过清华大学节能小组的指导和检测,这种运行模式的冷却塔在整个制冷期间比原来一台冷却塔运行节电1.8万度,折合标煤为2.22吨,节省电费1万余元,大幅降低了电耗。专家鉴定认为,三台冷却塔风机同步变频的模式属国内首创,值得肯定和推广。三台冷却塔风机同时变频的运行模式因其创新性被载入《空调系统经济运行》国家标准。
(三)改造变配电系统,为分项计量打下坚实基础。人民银行总行的电力系统建成年代较早,操作程序复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设备的运行需要。同时,由于各条用电线路没有分项计量,制约了电力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和节能诊断工作。2006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对变配电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利用这次设备更新换代的机会,对供电线路进行分类和分项,将设备的实时监视、远程控制、自动记录等功能与总行设备运行管理中心连接起来,使总行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电力分项计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底,变配电系统改造工程通过了鉴定评估,总行电力管理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以供热计量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节约热资源工作。按照国管局的统一安排,人民银行被列入2006至2007年度供热计量的首批试点单位,在热力系统中安装了供热计量表,为下一步展开热计量工作开奠定了基础。在热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方面,经过科学论证,人民银行在热力系统二次管线上安装了气候补偿器,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自动控制供水温度,实现供水温度的气候补偿更加科学、准确地调控热力系统的流量分配。气候补偿器与热计量收费相结合不但节约了热资源,而且节省了供热费用。仅2006至2007年度就较上一年度节约供热费用32万多元,折合标煤为252.47吨。
(五)立足自身条件,创建节约用水型单位。人民银行总行大楼占地面积较小,地下结构复杂,客观上决定了无法应用雨水回收和中水等节水技术。人民银行以强化用水管理为突破口开展节水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传统的节水手段是通过人工抄表,再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不但不能及时反映用水情况,而且节水措施滞后,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2007年1月,人民银行启动供水系统的水平衡测试项目,将原有的机械水表更换成电子远传水表,针对12个监测点进行监测,实现用水的分项计量。管理人员通过用水管理系统在电脑中监测总行大楼各重要节点的用水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另外,用水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还可以自动保存用水数据,管理人员通过用水管理系统研究分析用水情况,提出用水建议,指导各单位合理用水。
人民银行还采用了很多传统的节水技术。比如,将洗手池和浴室的手动龙头更换成红外线感应自动开关,将茶炉室的废开水收集起来洗车等。同时通过完善用水制度、加强节水宣传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节约用水工作的稳步推进。2007年8月24日,人民银行顺利通过北京市水务局“创建节约用水型单位”验收,节水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