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结构节能简报第22期

公共机构节能网      ecpi.ggj.gov.cn      2012-09-05 08:27      【字体: 打印关闭本页

国管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                                                         2012年5月30

 

本期要目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上水平

       ——甘肃省庆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经验交流材料

 乘势而上  注重实效  不断创新  努力开创公共机构

   节能工作新局面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节能经验交流材料

 发挥公务车辆专业化管理优势  不断提高车辆节油、节能工作水平

       ——黑龙江省富锦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经验交流材料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公共机构

 节能工作上水平

甘肃省庆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近年来,庆阳市坚持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放在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中谋划、深化机关事务管理改革的大格局中展开、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大目标中推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上水平、创特色、见实效。

一、全盘谋划,着力破解三个难题

一是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纵向层面上,整合组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增设公共机构节能科,明确县(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或政府办主管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全面落实节能联络员和能耗统计员制度,构建起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为主线,市县(区)有序对接、层层抓促的管理网络;横向层面上,充分发挥发展改革、监察、财政、工信、建设、环保、审计等职能部门和教科文卫体等系统主管部门的作用,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牵头,各公共机构积极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是解决支撑力的问题。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市县(区)财政联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节能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市县(区)均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市级财政设立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资金,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增加,用于扶持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示范效应强的节能改造项目。各公共机构积极探索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效解决节能项目缺乏支撑力的问题。

三是解决突破口的问题。着眼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把推行集中办公作为公共机构节能的源头来抓,通过资产置换和规划新建,整合机关办公场所,综合调度、统一配置机关能源资源,实现公平均衡保障、行政运行成本减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源资源消耗降低。

二、全面保障,着力构建三大体系

一是构建规划体系。坚持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相结合,根据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十一五”推进水平,编制完成全市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规划,并按照前松后紧、留有余地的原则,核定全市公共机构人均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制定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指标预安排计划,按年度下达分解、定额管理、定量考核,做到远期有目标、近期有安排。 

二是构建监管体系。研究制定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监督考核、技术支撑、市场服务、能耗统计、宣传培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开展能耗统计和分析,实行能效公示,每季度以专题简报的形式公示公共机构能耗约束性指标排序,对能耗偏高的限期整改。把建筑节能作为公共机构节能抓源治本的重要方面,研究制定公共机构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提前介入公共机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全过程审查监管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三是构建考评体系。把公共机构节能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项“硬指标”纳入对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着力抓好科学确定内容、精心组织实施、注重结果运用三个环节。以量化为主、定性为辅,研究制定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督查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与表彰先进、项目扶持相挂钩,形成“以点带面、以优带全”的推进机制。

三、全力抓促,着力落实三项措施

一是抓项目联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公共机构节能创特色、见实效最有效的途径,大力实施能耗设备和用能系统的更新改造。强力推进“四个分离”改造工程,初步实现全市公共机构办公用能和生活用能分户计量;积极推广节能高效供暖模式,开展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试点,取缔小锅炉100余台,实现集中供暖全覆盖;采取“财政资金补助、公共机构自筹、合同能源融资”的方式推进绿色照明工程,先后更换节能灯具15万只,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灯具使用率达到90%以上。

二是抓示范带动。立足干旱少雨市情,抓住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契机,主打“节水牌”,把创建节水型机关作为公共机构节能的关键来抓,控制总量用水、主攻集雨节水、规范办公耗水,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编制完成全市公共机构“十二五”节水规划,研究制定节水型机关创建实施意见,分析用水现状,挖掘节水潜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实施雨水集流和中水利用工程,具备条件的机关单位均配建有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全市教育系统建成5000余处,仅庆阳一中建成的500立方米雨水集流池,即可收集校园约1.5万平方米范围内雨水用于绿化和保洁,有效减少使用自来水。表彰命名18个节水型示范学校、24个节水型示范单位,以节水型机关创建带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是抓舆论推动。坚持平时宣传、集中宣传、典型宣传有机结合。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创办公共机构节能专题网页,采取一季度一主题的方式在报纸重要版面和电视台黄金时段刊播公益广告,动员各级公共机构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创办简报、悬挂横幅、张贴提示语等手段多角度、常态化普及节能知识;以全国节能宣传周为契机,扎实组织开展“低碳体验日”、“绿色出行日”、“节水型机关创建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抽调骨干力量与新闻媒体记者深入采写、深度报道公共机构节能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乘势而上 注重实效 不断创新

努力开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新局面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温江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在国家、省、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立足集中办公的优势,以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为方向,以能源审计、节能规划、示范建设为抓手,集成推进、重点示范、快速推开。经过两年多时间,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逐渐迈上正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节能管理

一是组建工作机构,落实节能资金。2010年,成立了区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划拨4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启动资金,纳入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年度财政预算,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顺利推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资金保障。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制定了《温江区“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温江区公共机构节能考核标准》等相关文件,尽快将公共机构节能考核正式纳入区级目标考核,切实加强对公共机构水、电、气、油、办公用品等的监督管理,减少能源消耗。

三是优化资产管理,实现共享共用。制定了公物仓管理办法和管理流程,按照“统一管理、科学整合、循环使用、处置规范”的原则,将全区机关单位的闲置物资全部纳入“公物仓”实行集中调配,实现国有资产共享共用。目前,已纳入“公物仓”的办公家具及设备等资产价值共计901.56万元,通过“公物仓”调剂配置节约财政资金约253万元。

四是完善运行机制,推行节能采购。严格按国务院关于政府强制采购节能减排产品的要求,在标书制作、采购程序、评审方法和标准确定等方面严格执行节能采购制度。2011年,共采购节能、节水产品达1016万元,采购比重为97.26% ,采购环保产品达9582万元,采购比重为98.81% 。

五是精确能耗统计,夯实数据基础。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区统计部门共同实施全区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工作,定期发布全区能耗通报;2011年7月,初步完成公共机构能耗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并不断更新填报功能,实现逐月、逐项填报和实时分析、监控。

二、实施技术改造,细化节能措施

一是搭建智能平台,创新精细管理。自2009年起,温江区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初步完成了集能源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车辆管理、物业管理等模块为一体的全功能智能化管理平台搭建工作。针对餐饮供应、会务服务、设备维修等耗能、耗材重点领域实施重点监管,实现精细化管理,精控服务成本,减少环节浪费,努力实现在高效能、高品质服务下的低消耗。

二是针对用能重点,优化供电系统。通过与美国通用电气(GE)合作,使用该公司先进的EPM5500 P电力测量系统与PMCS能源管理系统,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对海科大厦供电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初步建立了集数据获取、能源跟踪、质量评定、成本分摊、优化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自动化电能管理体系,在重点环节实现了优先突破。

三是减少运行能耗,挖掘节能潜力。通过设置电梯低楼层不停、安装电梯势能回馈装置、安装中央空调时控开关、电灯无源无线开关、节水龙头,更换T5节能灯,在全区公务车辆上安装GPS信息管理系统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机构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浪费。通过改造,集中办公区人均用电量下降7.6%,全区公车平均油耗下降9.2%。

四是实施综合改造,探索建筑节能。以区计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为试点,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进行了探索。根据该建筑总高四层,体量较小的特点,通过顶棚架空加高、改造玻璃屋顶、增加可调节反光顶棚、采用分体式空调,加装空调节能插座等方式实施了节能综合改造。同时,对海科大厦行政办公区实施楼宇立体绿化工程,通过楼宇绿化实现节约制冷及供暖能源,发挥绿地减噪、防尘、改善空气质量等环保效用。

三、宣传引导并举,提倡节能行为

一是狠抓节能宣传,增强节能意识。通过开展以低碳节能为主题的各类系列活动广泛宣传节能工作,做到月月有活动,次次有反响。2010和2011年先后开展了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活动,累计推广节能照明灯近4万只。

二是转变行为方式,提倡绿色出行。创新政府部门外出办公方式,推行“公务自行车”,倡导机关干部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外出办公。截目前,全区共投入“公务自行车”423辆,设置网点18个,建立了后台管理和维护系统,制定并完善了配套管理办法。凤凰网、新华网等近40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社会反响热烈。

三是推动办公节能,减少资源损耗。推行无纸化信息办公系统,率先启动ERP信息化办公系统示范建设,减少纸张、耗材消耗。号召各单位在工作宣传中,尽量以网络、短信代替传统的纸张、横幅等,减少资源损耗;简化节日氛围营造,利用植物鲜花进行生态化装饰,杜绝使用一次性硬性装饰。

 

发挥公务车辆专业化管理优势

不断提高车辆节油、节能工作水平

黑龙江省富锦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1993年2月,富锦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机关事务管理水平,成立机关事务管理局,实行政务与事务分开管理,发挥机关事务集中专业化管理优势,负责市级领导及市直机关31个部门公务车辆、公务接待、公务经费、物业设备、安全保卫工作,改变了多年来党政机关“非专业化管理机关事务”存在“浪费大、漏洞多”的现象。

19年来,富锦市建立了以科学管理为统领,以专业技术为基础,以合理节约为目的,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机关事务管理体系,始终把合理节支、节约作为机关事务管理的生存之本、管理之根、立足之源。特别是在公务车辆管理上,实行了集中专业化的管理,改变多年来公务车辆管理普遍存在“为领导服务不敢管,不懂车辆技术不会管,制度不全不能管”的现象。实现了车辆有管理、燃油有核算、出车有记录、维修有鉴定“四有”目标,取得了良好的节支、节约、节能效果,充分发挥了公共机构节支、节能工作的表率作用。

一是加强车辆百公里耗油核定工作。由车管领导组成五人耗油测试组,驾驶应测车辆以时速120—140公里速度行驶,测试每台车百公里耗油量。参考各类车型发动机先进技术型式(压缩比高、低,智能控制可变进气正时系统,高性能点火,进气增压,单孔、多孔喷油器,缸内直喷等技术)、变速箱手动和自动型式、原厂车辆耗油技术参数,附加百公里耗油系数,准确核定单车百公里耗油标准。

二是加强车辆燃油加注管理。公务车辆加油实行固定加油地点、固定加油时间、固定名兼职加油员负责加油。每天早7点30分至8点30分,车辆在规定时间内加油。长途行车实行限量加油,根据行驶里程限定本次长途行车的加油量,超出油量不予报销,有效控制了燃油加注环节“跑、冒、滴、漏”现象。

三是加强外地来富公务车辆加油管理。严格控制省、地市来富检查工作公务车辆加油,省、市来富车辆驾驶员无资金加油时,车辆按车型和到达地的距离实行定量加油,有效地控制了省、地市车辆驾驶员加免费油、开发票套现金的现象。按原市直机关各委、办、局外地车辆加油的数量计算,每月可节约燃油1.5吨左右,19年节约汽油342吨。

四是加强单车油耗核算管理。实行公务车辆燃油消耗核算制度,按单车月行驶里程、百公里耗油标准,核算本月每台车燃油消耗数量,并公示每台车辆燃油消耗情况。严格执行燃油消耗奖罚制度,节油者奖,超油者罚。节油每升按现行油价50%奖励,超油每升按现行油价罚款。车队车辆19年行驶16,778,132公里,按应耗燃油计算节约燃油188吨。19年来,车队车辆节油和控制外地车辆加油合计节约燃油530吨,价值500多万元,足够车队53台车辆三年用油。

五是加强车辆维护保养管理。发挥车管领导掌握车辆专业维护技术特长,科学维修保养车辆,始终保持车辆状况良好;发挥老驾驶员专业技能优势,培养驾驶员节油驾驶能力,做到适时换挡,脚轻手快,养成驾驶员节油主观意识,形成节油者荣、超油者耻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广使用车辆高科技节能产品,长期使用路之宝、机油精、天润抗磨剂等发动机节能抗磨剂,取得了“省油、省车、高效、低耗”的节能效果。

19年来,富锦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车辆从15台增加到53台,累计行驶16,778,132公里,总费用21,176,936.24元,平均每公里费用1.262元。如果按2005年4月黑龙江省纪委《明鉴》杂志中《聚焦公车改革》一文“党政机关等公务轿车的运输成本是每公里5.036元”计算,我们车队平均每公里节约费用3.774元,19年累计节约车辆使用费用63,320,670.17元。其中各种车型混合计算每公里耗油0.113公斤,每公里燃油费支出0.627元,配件费每公里支出0.202元,修理费每公里支出0.018元,车辆管理各项指标始终保持了黑龙江省党政机关公务车辆费用的最低水平,车队也成为全省县级唯一53台公务车辆专业化管理组织。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电子邮件:ecpiggj@163.com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1080 当日点击量:200次 总点击量:338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