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小学利用科学、思品、美术等课堂教学常态化开展废旧物品循环利用教学,开展垃圾分类、废旧换购、美术创作等活动进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课堂教学,常态教育。科学课,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道德与生活课,老师讲解废旧物品回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数学课:老师讲解废旧物品循环利用蕴含的数学知识。美术课:老师示范用废旧物品创作图画、制作艺术品。语文课:老师让学生描述废旧物品变废为宝的过程和意义,总结回收利用的经验和方法。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掌握和运用废旧物品循环利用知识和方法,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垃圾分类, 长期坚持。学校持续利用课堂教学、班会课、主题队会等形式向学生宣讲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在公共区域和教室设置四分类和两分类垃圾箱,方便师生分类投放。组织开展“环保之星”“举手之劳,清洁世界”“小小垃圾有大用”等实践性活动,政教处、教务处制定制度,细化管理,定期检查,奖优罚劣,形成习惯。
(三)废旧换购, 定期举办。学校定期举办废旧物品换购会,用物物交换、钱物交易的形式,让学生将家中闲置的图书、玩具、文具或其他物品与同学进行换购。这个活动既能变废为宝,让闲置资源充分得到利用,培养了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让学生体验到经商贸易的乐趣。
二、成果效益
三年来,学校师生回收废纸等经济价值约80000元,废旧物品换购约45000元,利用废旧物品创作、制作各类画作、创意作品等1200幅。
三、经验分享
学校在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中创建了“教学——践行——评价(奖励)——辐射(家庭和社区)”工作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